深度阅读训练营

deep-reading

Posted by Molly on July 30, 2018

1)结果导向:学习要明确目标;

2)开放透明:只有“空杯心态”才能避免“逆火效应”;

3)自主学习:根据自身倩况选择学习方式和进度;

4)积极行动:“做中学”,不仅要理解更要应用。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警惕虚假的自我满足感,因为人天生喜欢信息密度高的东西,我们会收藏很多看似有用的文章,或是购买许多书名诱人的畅销书,读得很 晦,不断产生颅内高潮,最后却用不上,其实就是一种“虚假的满足感”。


明确学习的目的

分类

1)短期:问题导向;

2)长期:工作和生活出发;

区分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和缺失性

学习的计划:smart原则

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循SMART法则,这样的目标才是有效的。关于 SMART,你可能早就知道了,所以我只是简单介绍一下:SMART是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简称。

首先Specific,目标一定要明确不能模糊;

第二,Measurable目标能够被量化和评价;

第三,AttainabIe目标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不要好高鹜远;

第四点是Relevant该目标与你的工作生活需要相关,不是独立存在的;

第五,最后是Time Bound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项目学习法

原则:自己的原则和世界的原则


建立知识结构

解码

解码问题清单:

1、这是什么意思?传达了怎样的信息?

2、它是如何被推导的?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

3、它有什么价值?作者是如何阐述的?换做用我自己的语言,我会如何解释这个概念?

体系化

1)自上而下; 2)自下而上;

速读

速读以前的提问清单→明确阅读的目的

  • 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或上这门课?

  • 我想得到哪些信息?

  • 阅读或听讲完之后希望能回答什么问题?

  • 思考这些问题后再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速读的方法:

  • 第一是避免心中默念。我会看到一些人,习惯看书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的念,有时候甚至念出声音,看起来他读得更加认真仔细了。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帮我们更快速地对内容进行吸收因为心中默念的时候,大脑会先把文字转化为读音,再由读音转化成意义,会放慢阅读的速度,而且读音并不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本内容,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将文字在大脑中直接映射为意义。

  • 第二个注意点是可以运用指读法,就是用手指或笔尖引导眼球的运动,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的眼睛天生在有引导物引导的情况下,运动得更快更精准,而且通过指读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回跳和复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当然,指读法并不是说要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点过去,而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很快地进行跳跃。不过,如果你并不习惯指读,也不需要勉强,关键还是看个人的习惯。


提升学习质量

五种信息类型和对应的处理方式

  • 独立信息

  • 观点信息(作者是怎样推出来的最重要)

  • 流程信息(实操)

  • 可感知原理信息

  • 抽象原理信息

帮助记忆的技巧

  • 联想法

  • 图表辅助

  • 类比法

实践和纠错

  • 知识向问题靠

  • 问题向知识靠

高效的记笔记方法

  • 康奈尔笔记法

扩展学习

  • 纵向拓展:往深处挖;

纵向拓展研究该领域内部的关系,比如“这个问题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得出的这个结论会对行业的来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这个领域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什么位置,对整个产业链有什么影响?”等。比如,刚才关于刻意练习理论的举例,就是一种纵向拓展,研究这个理论的适用范围和研究 领域。

  • 横向拓展

第二种是横向拓展,强调与该领域相关的问题,比如“同一行业中的其他领域有什 么可以借鉴的?”比如做产品的学一些运营,能够反过来优化产品,做销售的学一 些市场知识,可以更好地找到卖点等等。“在这个行业外的相似行业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比如共享单车借鉴打车软件的推广经验等等。

  • 跨界拓展:

第三种是跨界拓展,是拓展中最难的,它需要创造性地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连接在一起,在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思考一下如果把它应用在另一种情景中、另一个领域里,是否仍然有效?会碰撞出什么新的火花?比如德扑中的风险管理和投资逻辑、三体中读出的互联网思维、金庸小说中的投资理念等等。我们在题目中 会有更详细的介绍,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费曼学习法

  • 第一步,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你要 学习的概念;

  • 第二步,想象你在给一个毫无这个领域背景知识的人讲授这个概念,把自己的解释写下来,这个时候你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多深,有哪些地方理解得并不好;

  • 第三步,当你觉得卡壳时,回到学习材料重新学习,直到理解透彻为止;

  • 第四步,审视自己写下的解释是否过于冗长、哆嗦、艰涩难懂,如果是的话就应该进行简化。


选取优质信息源:

  • 领域的优质公众号、知乎、论坛等;

  • 公开课或者培训;

  • 经典书籍;

  • 资深人士

  • 问题一:该领域有什么优质的研讨会、期刊等渠道和资源可供深入学习?
  • 问题二:该领域有什么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和方式去学习?
  • 问题三: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们在现在这个阶段该如何学习?学什么能够给未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