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关系的这个框架下,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如何拒绝别人的请求”,比如在工作上或者是在生活之中。有不太熟悉的老同学向你借钱,但自己又不太想借?约会的时间,老板要求加班?自己本来就工作繁重了,同事请求帮助?这些看似很普遍的问题,是真的非常普通又日常吗?还是说即使是同样的请求,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景,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这是这一节期望回答的问题。
我想起曾经认识的一个网友,但我们还不太熟悉。但她突然跟我哭诉家里有个弟弟得了重病。当时,我就处在一种困境之中:让我捐钱我又觉得大家不熟,万一你是骗子呢?但是万一对方说的是真的呢?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让她去众筹网众筹,这样我既不用捐钱给一个还不太信任的关系的人,又能够可能帮助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第1章 认清困境
1.1节 识别“Yes”or “No”困境
课程里面罗列的比较清晰的框架,其实比较重要的环境就是我们老大之前经常提到的一定要多提问、多提问。遇到了困难就多提问。 那么第一步,即提醒我们自己要先停下来pause,让自己的脑子能够意识到自己处在了这种既不想要这也不想要那的困境之中。为何要让自己停下来呢?为何会要去主动要求自己断开思路,重新思考呢?在课程里面说的是,这是人之天性,所以需要这样做。其实,无论是怎样的缘由,但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否则,不会甚至于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那么在开课的地方写上那个选择题就有理可依了。不是说咬文嚼字,而是说通过这个test来提醒你要做到pause,然后意识到自己的困境。
一、评估自己
1、感知:人在为难的状态下,会忽略审视自身的状态而陷入焦虑中,所以首先需要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为难之中 - 自我审视自我检测是重要的第一步。
2、审视:不急于做出决定,而是停下来,审视一下现状,并能够就当下情况,提出一些问题来拓展思路。
3、自问:除了“Yes”和“No”之外,我拥有其他的第三种选择。
二、分析选项
1、如果说Yes:我表达YES可以得到什么?我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2、如果说No: 我表达NO可以得到什么?我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1.2节 理清 “Yes”or”No”困境
1. 了解“Yes” 和 “No”
(1)Yes是建立连接,代表合作、交换、情感;不是纯粹的顺从、讨好与迎合。
(2)No是建立边界,意味着领地、界限、底线;不是拒绝、对抗和攻击。
2. 权衡利弊,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我作Yes的表达,是否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
(2)如果我作No的表达,是否能够明确清晰的界限,且具有建设性
3. 通过提问,找到更多的可能性(问题清单如下)
(1)发生了什么事,会让对方找到我,并提出这个请求?
(2)为什么是找我,而不是找别人?
(3)在找我之前,他已经做过哪些尝试?
(4)我可以在他遇到的这件事上学到什么?
(5)如果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我还可以怎么做?
其实能够提出这些相关的问题非常的重要,我们老大就多次多次多次告诫我们一定要多提问、多提问,甚至于还让我们练习提出一千个问题。(因为他认为你虽然一时想不出好办法,但是数量一多,一千个里面肯定有至少几个能解决问题的问题)。那么,比如说上面的这几个问题就是一个提问的引子,具体的情况肯定有很多不同的问题。
当然,这令我更反常识的一点不仅仅在于要多提问寻找到多条不同的选择,还有就是我们对于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上的一种成熟感。如果是拒绝别人,是否可以在拒绝别人的同时但可以展现出自己希望共赢的态度,而不是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做事情有欠缺考虑。比如,拒绝别人的同时可能可以给他一些其他的意见。 当然对于“助人”这个话题,阳老师的博客上有一篇文章有更为详尽的建议:https://www.yangzhiping.com/worksmarter/chapter3/talk003 我们在职场上是一个希望共赢的态度,但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可能就有这些小的学问容易被新手忽视。
第2章 做出决定
2.1节 如何做出困难的决定
在困境中做出决定,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接纳现实,第二步是预想自己做完选择之后可以如何减少损失,第三步是感受自己的可控程度。
- 接纳现实
告诉自己:
(1)接纳不完美: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2)接纳不强大:我未必能够想到所谓的万全之策
(3)接纳不成功:有的时候承担代价(损失、痛苦)是无法避免的
- 思考补救方案
(1)如果选择yes,那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yes所带来的损失
(2)如果选择No,那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No所带来的损失
- 思考自己的可控程度有多少?(可控指:自己最终可以接受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可以控制事态走向的范围有多少)
在所有的补救方案中,哪一种措施更加可控?
当问题看不清楚的时候,我们不要急着做出明确的决定,可以用一些无关痛痒的微小举措,试探局势,或者试探他人的反应,由此来进一步对事件的全局或他人的态度作出判断。
-
观察、试错、收集反馈
-
思考时专注于自己要实现的真正目标,以目标为判断标准
-
思考每一个选项的代价怎么弥补
-
检验:发现其实选什么不重要,结果可控,才重要
这一章节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yes或or的问题其实只是一个表象。更本质的问题是涉及到的相关的付出、成本和收获、结果等的问题。说白了处理不好,和这个人的关系可能就僵化了。或者自己直接损失2万块钱,也算是彻底得罪了老学长。
第3章 采取行动
3.1节 如何表达决定
做出决定后,我们需要去表达自己的决定,树立正确的认知,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表达,才能显示你的力量和意志,有利于我们的人际关系。
- 树立正确的认知
(1)你的Yes是有价值的:你的时间和帮助有价值
(2)你的Yes需要有回馈:你的每一次付出,都有权获得回报
(3)你也可以让别人说Yes:学会向别人提出要求,尤其是你帮助过的人
- 如何有效得为拒绝做准备
(1)丑话说在前:说在前面,比扛不住了再说更有效
(2)设定条件、建立规则:用同意但设定条件的方式来拒绝,这样利于建立规则
(3)主动出击、占领先机:对于不可躲避的请求,可以主动先出击
- 适当地表达拒绝
(1)找到客观理由:提前规划时间,在拒绝他人时给出客观理由
(2)表示感谢与惋惜:在拒绝时表示感谢与惋惜
(3)给出建议:拒绝不是给对方一堵墙让人挫败,拒绝后最好还需要给出一些其他行动建议或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得到对方的理解,甚至还能获得对方的感谢。
3.2节 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
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才能真正走出“Yes”or “No”的困境。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既不侵犯他人也不委屈自己的状态,是对自己和对他人都能真实的状态。
当我们能培养出“温暖”和“力量”两种特质的时候,就能够逐渐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
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分别从增强自己“力量”和“温暖”两方面入手
一、增强“力量”:
1、展现能力维度:坚持对事件的判断,也敢于承认错误
当一件事情你能做到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自信;但是犯错了就得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和能想出办法弥补的能力。
2、展现意志维度:坚持表达真实的感受,用他人能接受的方式
老实说,看内容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形容了。比如说别人迟到,如何善意征询对方迟到的原因,既不委屈自己又不为难别人,恩,没有例子,不太明白应该怎么说。
3、有力量的准则:自主地决定而不是对外地屈从
二、增强“温暖”
1、给予关爱维度:用他需要的方式,而不是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表达
2、给予归属维度:你和我是一个阵营,我们有同样的感受
3、有温暖的准则:不论对方什么态度,都能接纳和理解
要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
1、力量与温暖缺一不可
2、力量与温暖是不同的两个维度,它们是互补的,而非互斥的。
3、一个人可以做到既有力量又不显得冷酷。
说白了人际关系就是一个彼此边界的问题。为何要有力量?是为了别人不伤害我们的边界,例如曾经有一个追求我的男孩子,我那个时候脸皮很薄,完全不懂得拒绝。而对方又是属于脸皮特别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类型。他直接说自己有一万种方式能够把我抓出来,手机就能一直打、打到我没电。虽然现在过去两年多了,仍然觉得这个人让我很不舒服。我想,当时是我没有能够明确展现出自己的底线,应该明明确确拒绝对方、并且希望对方不能再使用这种骚扰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还有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也教会了我什么叫做“自我暴露”。我那个时候一直都是很争强好胜的性格,同样的就不太允许和接受自己的失败和错误,更别谈能把它们说出口。而我的那个大学同学总是很轻描淡写地谈论自己身上的缺点,而我看她这样做,不仅没有让人觉得她“能力不行”,反而觉得她有一种能“自我认同”、“自我接受”的自信和勇气。后来,我受到了她的影响,慢慢学会了一些自我暴露和自黑。有一次我在恋情上出现了问题,(作为一个这方面的小白),我找了一个我认为很热心有肯定能够帮助到我的朋友来给我想办法。她果然非常nice得专门空出了时间,很认真且不带偏见地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想要做the top one,所以以前我的是不可能会去问别人问题或者找别人的帮忙的。有一种,既然我是第一名,那么就应该懂很多东西,不懂的话是很不政治不正确的,问别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但经过前后两个同学的影响,让我发现了人与人之间更为正向的一种交往方式。